什么是精度
想象一下,你正在玩一个填字游戏,你需要在格子里填写数字。每个格子代表不同的精度等级。
- 如果你使用“双精度”(FP64),就像你有一个很大的格子,可以写下很多数字。这意味着你可以写下非常详细的数字,比如 3.1415926535,这样的数字非常准确,适合做复杂的数学计算。
- 如果你使用“单精度”(FP32),就像你有一个中等大小的格子,可以写下比较详细的数字,比如 3.1416。虽然不如双精度那么详细,但对于大多数场景来说已经足够用了。
- 如果你使用“半精度”(FP16),就像你有一个很小的格子,只能写下不太详细的数字,比如 3.14。虽然精度不高,但是已经足够解“计算圆的面积”这样的小学试题,而且计算起来相比单精度更快。
- 如果你使用“8位精度”(FP8)或“4位精度”(FP4),就像你有一个非常小的格子,只能写下非常简单的数字,比如 3。这种精度非常适合快速计算和节省空间,但代价是精度上的损失。
在实际应用中,比如训练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时,我们会用较高的精度(比如FP32)来确保模型学习得更准确。而在使用模型进行预测时,我们可以用较低的精度(比如FP16)来加快预测速度和节省内存。
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精度
- 存储效率:较低精度的数据类型占用更少的存储空间。
- 计算效率:较低精度的数据类型可以更快地处理,因为它们占用较少的带宽和计算资源。
- 能效:低精度运算通常消耗更少的能量。
- 灵活性:不同的应用可能需要不同级别的精度,因此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精度级别。
不同的精度
在计算机中,浮点数存储方式,由由符号位(sign)、指数位(exponent)和小数位(fraction)三部分组成。符号位都是1位,指数位影响浮点数范围,小数位影响精度。
浮点数精度
- 双精度 (FP64): 双精度浮点格式使用 64 位来表示一个数,提供了大约 15 到 17 位十进制数字的有效精度。它通常用于需要高精度的应用,如科学计算和金融应用。
- 单精度 (FP32): 单精度浮点格式使用 32 位来表示一个数,提供大约 7 位十进制数字的有效精度。它是图形处理器 (GPU) 计算中的常用格式。
- 张量核心单精度 (TF32): 这是 NVIDIA 在其 Ampere 架构 GPU 中引入的一种格式,结合了 FP32 和 FP16 的优点,旨在提高 AI 训练性能。
- 半精度 (FP16): 使用 16 位来表示浮点数,主要用于深度学习训练和推理,牺牲精度以换取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低的内存带宽需求。
- Brain Floating Point (BF16): 一种由 Intel 提出的 16 位浮点格式,专门针对机器学习优化,相比 FP16 提供更好的精度。
- 8 位精度 (FP8): 使用 8 位表示浮点数,进一步降低了精度要求,但在某些低精度计算任务中非常有用。
- 4 位精度 (FP4, NF4): 使用 4 位表示浮点数,主要应用于神经网络的低精度计算场景。
量化精度
量化精度通常指的是整数表示法,它将浮点数转换为整数以减少存储空间需求并加快计算速度。
- INT8: 8 位整数格式,广泛用于深度学习推理中,通过量化将浮点数转换为 8 位整数。它的取值范围相对较小,但在某些情况下,特别是在处理图像、语音等数据时,如果能够通过量化等技术将数据转换为 INT8 格式进行计算,可以显著提高计算速度和降低能耗,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可接受的精度损失。
- INT4: 4 位整数格式,进一步减少了存储需求,适用于某些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。
- INT3/INT5/INT6: 类似于 INT4,这些格式用于特定的应用场景,尤其是当不需要高精度时。
什么是量化技术
量化技术是一种将数据从高精度表示(如 FP32)转换为低精度表示(如 INT8 或 FP16)的方法,以减少数据的存储空间、传输带宽和计算量。
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- 值域映射:确定原始高精度数据的取值范围,并将其映射到低精度数据的取值范围。例如,将 FP32 数据的值域映射到 INT8 的 -128 到 127 之间。
- 数据压缩:通过减少表示每个数据点所需的位数来压缩数据。例如,从 32 位的 FP32 压缩到 8 位的 INT8。
- 量化误差控制:在量化过程中,不可避免地会引入一定的误差。为了控制误差的影响,通常会采用一些策略,如选择合适的量化算法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(如归一化)、调整量化参数等。
- 量化校准:在实际应用中,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,确定最优的量化参数,以最小化量化误差对模型性能的影响。
常见的量化方法有对称量化和非对称量化。对称量化将数据的正负范围对称地映射到低精度的取值范围;非对称量化则根据数据的实际分布进行更灵活的映射。
量化技术在深度学习中应用广泛,尤其是在边缘设备或资源受限的环境中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,显著提高计算效率和降低资源消耗。
多精度与混合精度
- 多精度通常指的是在同一计算流程中使用多种精度的数据类型。例如,在一个算法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精度的数据类型。
- 混合精度是一种特别的技术,它使用两种或更多种精度的数据类型进行计算,通常在深度学习中为了加速训练和减少内存使用而采用这种方法。例如,在神经网络训练中使用 FP32 和 FP16 的混合。
混合精度使用场景
- 混合精度训练:混合精度训练技术(例如使用 FP32 和 FP16)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方法。在这种方法中,模型的参数使用 FP32 表示,而计算则使用 FP16 进行。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计算时间和内存使用,同时保持模型的训练效果。混合精度训练通常需要一些额外的技术,比如梯度缩放(gradient scaling),以避免数值不稳定问题。
- 推理优化:在推理阶段,通常会将模型完全转换为 FP16 格式,这需要对模型进行一定的调整以确保输出的质量不受影响。这种转换可以通过工具如 TensorFlow 的 tf.float16 或 PyTorch 的 torch.half 来实现。此外,一些框架还提供了自动混合精度推理的支持,可以根据模型的具体层自动选择 FP16 或 FP32。